许崇清与中山大学的山高水长——韶关华南学术抗战史回顾

韶关日报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俊 通讯员 赵玉婷 汪灿 2021-07-16 09:50
A+A- 

70多年前,作为岭南第一学府的国立中山大学,在日本侵略者进逼的关头被迫迁校以避战火。其中,1940年,在代理校长许崇清的主持下,大学迁至乐昌坪石。  

许崇清曾3次执掌中山大学,几乎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中大,对整个中山大学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延续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坪石期间,他带领全校师生在颠沛中坚持学术理想,在动荡里坚持抗日救亡,在历史的进程中留下了这所名校沉重而充满精神力量的一笔。

许崇清与中山大学的山高水长(分离图)4(886424)-20210716104808

许崇清旧照。

心怀报国寻教育救国之路

1888年,许崇清在广州高第街许地出生。1905年,许崇清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受到了革命思想更深远的熏陶,逐渐成长为一名满怀报国理想的热血青年。1911年,经宋教仁介绍,他加入了孙中山创办的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爆发后,许崇清回国,希望自己能为国家效劳,但当时的时局令他失望。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延续千年的封建王朝,但理想中的民主共和国却没有建立起来。彷徨中,许崇清再次回到日本,继续他的求学生涯。  

在日学习期间,许崇清总想多学本领为国效劳,遂将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刻苦学习中,开始了他寻求别于武装斗争的教育救国路。因通晓德文,在日期间许崇清阅读了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中国最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一。  

1923年,学成归国的许崇清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省教育厅厅长。任职期间,他以惊人的胆略和勇气,发起收回教会学校外国人管理权及禁止在校内传教的运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受到社会各界拥护。

初掌中大奠现代教育之基

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图书馆的东面,有一座红墙绿瓦的老建筑,名为宾省校屋,周围古树参天、绿树成荫。2004年,中山大学在此立碑,以纪念曾在这居住17年,为中山大学奉献一生的老校长——许崇清。  

1924年2月,孙中山筹备成立广东大学,培养人才以适应革命的需要,身为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的许崇清兼任广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11月11日,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孙中山在许崇清的陪同下亲临会场,并写下著名训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1931年6月,许崇清被正式任命为中山大学校长,感怀于孙中山先生对青年人亲切的培育,他立志践行孙中山的办学宗旨。  

为了让中大与国际高等教育同步,许崇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善大学学制,将各个科改为学院制,并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同时为了适应国内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他在文学院增设社会学系,改理学院为理工学院,增设土木工程系和化学工程系。  

当时广州的抗日救国运动,皆以中山大学学生为核心。“一·二八”事变后,中山大学的学生再次停课,投入支持抗日军民募捐和宣传活动中。身为校长的许崇清,不但没有对爱国学生进行教育,反而鼓励支持他们的行动,此举引发了当时西南政府的不满。1931年2月,他被免去中山大学校长职务。

战火纷飞集英才推学术发展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中山大学紧急西迁至云南澄江,中大到云南后没多久,因校内国民党派系斗争激烈,爆发了多场学潮。中大师生强烈要求保持中大的学术自由,反对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人接管中大,在此情况下,教育部任命许崇清为代理校长。  

1940年,许崇清二次接管中大。不久,日军分兵三路进兵越南,威胁滇境,云南不再是一个安全之地,所有迁往云南的大学收到电令“立即准备,快速搬迁”,上任不久的许崇清全力肩负起回迁中大的工作。经过多方策划,许崇清于当年主持完成了将学校迁至韶关乐昌坪石镇的任务。  

现存史料中关于那一段历史记载下来的不仅是如何艰难,更多的是大家的学术坚持、抗日救亡。在许崇清的主持下,广大师生克服艰难险阻,努力从事教学与科研,让中大在战火纷飞中出现了一个短暂而繁荣的学术春天。  

1941年春,在坪石的中大各分院陆续开学。为弥补学校教研师资,许崇清聘请了一批进步学者到校任教,当中有哲学家李达、文俗学家钟敬文、经济学家王亚南等等。他们宣扬抗战,抨击时政,主张政治民主,提倡学术自由,推动了学校政治民主和学术的发展。  

当时受聘任教于广西大学的陈寅恪教授冒着炮火赶到坪石,从1943年7月1日起为中大文科研究所学生讲论了一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语语透辟,阐发无遗”。期间,中大还先后邀请了包括杨东莼、郑德鸿,英籍贾慧宜女士、美籍访华教授葛德石、英国都伦大学雷威克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人士来校讲学,为中大开展海内外学术交流打开了大门。

到1942年底,中山大学的学生总数由初迁云南澄江时的1736人激增到4197人。据统计,中大在坪石办学的4年多时间里,累计培养学子近2万人。

情系中大二十载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1941年7月,许崇清因聘用进步教授被告密,终被免去代理校长一职,但两者的缘分在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延续。  

1951年,许崇清重新回到中山大学担任校长。同年3月,他《在中山大学员生欢迎会上的讲话》中,回顾了中山大学发展史。他说:“中山大学所赖以维持下来的,只是中山大学的革命的传统精神。中大得有今天这样蓬勃的气象,正如春回大地,我们从此努力耕耘,今后的丰收是可以预期的。”  

许崇清深深明白,孙中山对于中山大学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倡导者、组建者,更是文化象征和旗帜,所以他的治校理念之一,就是必须让中大人时刻谨记孙中山以国家兴亡和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教导,使孙中山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山大学师生心中。因此,一上任,他就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重新确立符合原来用意的中山大学校庆日——11月12日,二是将孙中山先生铜像迎回中山大学校园。  

1969年3月14日,这位被誉为“共和国教育奠基者之一”的著名教育家、中大校长,与世长辞,享年81岁。他3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共计20年。有人评价,许崇清之于中山大学,正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学。  

生于清末,历经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四个时期,在许崇清一生所走过的曲折艰辛道路中,他始终坚持爱国进步的立场,凭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在他热爱而熟悉的领域,吹响了“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号角。

[ 责任编辑: 刘璐 ]
下载韶关发布APP
更多精彩

韶关发布客户端   简介:提供韶关头条热点、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报道、便民查询等服务。

韶关新闻网公众号   简介:关注我,了解韶关第一资讯。

韶关日报公众号   简介:宣传韶关、公益服务,韶关日报微报纸。

韶关新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SGX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