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革命人物——李谦

韶关日报 通讯员 邵文 2021-05-09 09:41
A+A- 

李谦(1909年—1931年),原名李隆光,又名李刚,别号仲武。1909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城北门李家大屋的一个店员家庭。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七军师长。1931年2月牺牲。

图为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

图为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

李谦7岁开始寄居在醴陵县西乡栗山坝姨母家,在姨表兄汪泽楷执教的开元小学读书。寄居读书2年后,又回到县城,转入醴泉小学读书。1920年,李谦高小毕业,考入醴陵县立中学,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与蔡升熙、左权、张际春等同班学习。1921年冬,李立三从江西安源多次回到母校——醴陵县立中学,向师生们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介绍安源路矿罢工情况,宣传反帝反封建主张。李谦从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熏陶,思想发生变化,他和进步师生一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23年春,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旅顺、大连港,醴陵县成立湖南外交后援会醴陵分会,掀起抵制日货运动。李谦与一批进步同学,走出校门发传单、写标语、做演讲,还与蔡升熙、陈觉等同学去阳三石火车站查禁日货。经过学生运动的锻炼,李谦的思想有了新的飞跃。1923年秋,李谦与蔡升熙、左权、张际春、宋时轮、陈恭、陈觉等30多名同学,成立“社会问题研究社”,他们订阅进步书刊,定期开展讨论,提出救国救民主张,抨击时弊。  

1923年,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革命大本营在广州成立,次年春,孙中山大元帅府军政部长程潜(醴陵人)派员往湖南招收陆军讲武学堂新生,扩充生源。在县立中学校长黎中舫协助下,李谦、蔡升熙、左权、张际春、叶或龙、邓文仪、李才霞、何元准等8名学生被挑选赴粤应考。2月,李谦等人被陆军讲武学堂录取,编在第一队。年仅15岁的李谦开始军旅生涯,李谦虽然年龄最小,但上进心很强,他努力操练,努力学习,各科成绩均获优良。1924年9月初,孙中山赴韶关前线督师北伐。程潜奉令将提前毕业的陆军讲武学堂第三、四队学生编为大元帅府卫队营,随同出征;第一、二队学生则合并到黄埔军校第一期继续进行军事训练。李谦来到黄埔军校后,认真学习周恩来、恽代英等讲的政治课及邓演达、叶剑英等讲的军事课,得到更大教益。同年秋,李谦与蔡升熙、张际春一起,由中共党员学生蒋先云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洪流中找准时代航标。11月底,因前方军情紧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提前毕业,奔赴前线。李谦留在黄埔军校教导团担任排长,参与镇压陈炯明等叛乱的两次东征。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10万官兵在广州誓师,发动以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一中国为目标的北伐战争。这时李谦在程潜任军长、林伯渠任政治部主任的第六军第十九师任营长,随部进抵赣西北。因南昌久攻不下,只得转战九江一带。当第四、第七军打下武汉三镇,结束两湖战争,移师江西进攻南昌时,李谦所在的第六军士气大振,在南浔线南段激战三昼夜,消灭孙传芳主力。11月7日,北伐军攻克南昌,孙传芳败回南京。1927年初,北伐军分三路北进。3月24日,第六军攻入南京。程潜召开庆功大会,升赏作战有功将士。李谦因战功显著,擢升第十九师第二团团长。4月中旬,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并对所辖各军进行“清党”,逮捕和残害共产党人。程潜接到“清党”密令后,劝李谦避开锋芒,并资助他出国学习军事。5月初,李谦一身学生打扮,从桐城秘密出发,经上海乘轮船去日本东京。  

1929年5月,李谦从日本回国,他按联络地址在上海法租界云南中路找到党中央,由中央秘书长李立三和军委书记周恩来安排去广西左右江地区,协助邓小平发动起义。6月,李谦随张云逸到达南宁。12月,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部队举行百色起义,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邓小平分别担任军长、政委,同时,邓小平担任前委书记,委员有李谦、雷经天等人。  

1930年11月17日,红七军改组,红七军纵队改名为第十九、二十、二十一等3个师。李谦为改组后的红七军前委委员,并担任第二十师师长。1931年1月2日,红七军在江华遭遇重创,兵员锐减,部队缩编为第五十五、五十八团等2个团。干部降级使用,李谦担任第五十八团第一营营长。2月1日,红七军辗转到达现乐昌市梅花镇梅花村,并与乐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谷子元、农军队长杨高林等同志取得联系,得知这一带党和群众基础较好,并有一支参加湘南暴动后留下的农军武装,于是决定利用梅花村的有利地形,建立根据地,扩大红七军在湘粤两省影响。部队进驻梅花村后,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配合下,着手开展建立根据地的准备工作。开展工作刚两天,得到情报,粤敌邓辉率1个团前来进犯。红七军前委根据部队装备和战斗力,以及占据的有利地形,认为消灭敌人不成问题,于是决定正面迎战。战场摆在梅花岭两边高地上,敌人凭着装备精良、人多势众向我军阵地扑来,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都被英勇的红七军打退。敌人屡攻不克,又增调2个团支援。李谦率领一营战士迎头猛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并乘胜追击。李谦看着敌人尸体上的枪支弹药,动员战士们说:“同志们,把敌人的武器弹药捡回来,装备自己,痛击下次来犯之敌。”遭到惨败的敌人,又集中炮火轰击李谦坚守的阵地,我军隐蔽在工事里相机杀敌。当敌人又冲到阵地前时,李谦首先跃起大声喊:“一起用手榴弹炸!”一颗颗手榴弹带着怒火飞向敌军,阵地前留下一大堆敌人的尸体。当敌人第8次冲锋到我军阵地时,李谦率战士们手执钢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斗激烈之际,李谦不幸被冷枪射中腹部,皮带被打穿一个洞,肠子从伤口里流出来。一名战士立即跃上前去扶住他,李谦将驳壳枪交给战士,忍住伤痛手指残敌说:“不要管我,消灭敌人!”话音刚落,李谦便昏迷过去了。战士们奋勇杀敌,把敌人赶出阵地。战斗停下来后,战士们把李谦护送到指挥部救治。这时,邓小平政委、张云逸军长从阵地赶回来,进门便看见李谦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呼吸微弱。李谦苏醒过来后,看到邓政委、张军长站在自己身旁,一副关切的神态。李谦颤颤地伸出双手,握着邓政委和张军长的手,吃力地说:“我没有完成任务……”不久就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李谦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赴汤蹈火、身先士卒、屡立战功,他牺牲时年仅22岁。  

红七军从梅花村撤退至大坪杨家寨途中,将士们为李谦举行简朴而庄严的葬礼,后由2名警卫员把李谦同志遗体带至被大山环绕的老屋场村石子坝,掩埋在当地村民廖文成的屋旁。警卫员埋葬李谦后告诉廖文成,李谦是红七军在梅花一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他们出发跟上部队前,写下一张字条,简要记录李谦牺牲经过,恳请廖文成帮忙看护好李谦的遗骨,待到革命胜利后再来给李谦扫墓。廖文成家一直住在高山之巅的几间破旧的土砖房里,自然条件恶劣,方圆十里再无人家。一年里除春节前有亲戚来走动外,他们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生活清苦,但几十年来廖家三代一直遵守承诺,守护李谦烈士墓,从未向外人说起此事,也从未向政府提过任何要求。2009年,全国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部门在对红七军梅花战役临时指挥部旧址“莲花祠”普查中确证李谦烈士墓所在地,廖家三代人守护烈士墓数十载的故事才进入公众视野。2010年12月,李谦的遗骸被迁葬入乐昌市梅花镇新建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廖文成之孙廖聪济一家也被安排迁出深山,廖聪济成为纪念园管理员,继续守护烈士墓。  

巍巍青山埋忠骨,滔滔江水悼英魂。李谦,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从1931年开始至2021年刚好90年,只因红军一个嘱托,廖聪济祖孙三代人坚守粤北深山,这既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红军精神的传承。(资料来源:《韶关革命人物》)

[ 责任编辑: 刘青 ]
下载韶关发布APP
更多精彩

韶关发布客户端   简介:提供韶关头条热点、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报道、便民查询等服务。

韶关新闻网公众号   简介:关注我,了解韶关第一资讯。

韶关日报公众号   简介:宣传韶关、公益服务,韶关日报微报纸。

韶关新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3 SGX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