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信仰根基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韶关日报 汪露蓉 刘志良 黄伟琼 许永清 徐颖 图片由翁源县委宣传部提供 2021-03-11 10:28
A+A- 

翁源,山峰连绵、高耸秀拔,是典型的山区县,也是一个红色老区县。革命战争年代,翁源是广东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广东省重要的革命老区之一。

在翁源,明代抗倭名将陈璘将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是翁源人民的骄傲。

在翁源,卢灿、李卡等革命烈士勇赴国难,百折不挠,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烽火故事。

在翁源,一代代核工业人为祖国的核事业奉献股肱之力,在中国核工业发展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经普查,翁源县登记在册的红色革命遗址有22处,其中遗(旧)址10处,故居2处,纪念碑10处;不可移动文物点1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挂牌保护7处;2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藏革命文物428件/套。该县处处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一座座充满革命记忆的历史丰碑、古老建筑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追忆红色往事,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凝聚起时代的力量。

“把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好、宣传好、传承好;要在读史之中明大事,在读史之中走大道,在读史之中创未来,实实在在讲好红色故事,凝聚红色力量,助推翁源高质量发展。”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翁源县委书记黄令遥在3月5日召开的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出庄严号召,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党在翁源地区的浴血奋战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创新史,切实把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强大动力,推动翁源高质量发展。

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

从翁源县城出发,沿着弯弯绕绕、颠簸曲折的山路走了一个半小时才能到达江尾镇黄洞村。村庄四面群山环抱,山间溪涧纵横,素有“三峰八洞十三坑”之称。近期以来,黄洞村迎来一波又一波“客人”,吸引人们前来的不仅仅是青山绿水、天然氧吧,更是那段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

黄洞村红色教育展馆内的革命烈士卢灿全家福。

黄洞村红色教育展馆内的革命烈士卢灿全家福。

黄洞村是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武装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先遣支队游击活动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东江纵队北上迎接“两王”(王震、王首道)部队途经此地,当地群众积极为部队筹粮送水,迎送部队北上五岭。1946年冬,翁源人民民主自卫军到黄洞冷水坑、铜锣洞、黄洞围等地建立民兵组织,黄洞因此成为滃江地区武装斗争的重要游击根据地。1949年8月1日,滃江地委在补行北江第一支队成立仪式上,授予黄洞根据地“劳苦功高”的红旗勋章,表彰黄洞人民为革命武装斗争作出的特殊贡献。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很多红色遗址,目前有资料可查的红色遗址有4个:粤赣先遣支队、滃江地委和北江第一支队机关驻地,中共翁(源)始(兴)曲(江)边区工委机关旧址,中共翁源县委成立旧址以及黄洞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宗祠是中共翁源县委成立旧址,位于周陂镇光明村,历经几次修缮,基本保持原貌,1985年1月翁源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8月翁源县委、县政府又公布其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0月被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韶关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其为韶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一片竹林掩映的山路上,180级台阶拾级而上,便是早在1966年建成的黄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卢灿、黄德山等革命烈士长眠于此。

2013年,已是耄耋之年的卢仲仁带着年近百岁、白发苍苍的姐姐从香港辗转来到黄洞村,姐弟俩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非常艰难地爬上百级台阶,走到纪念碑前,满含泪水祭奠长眠在此的哥哥——卢灿烈士,并拿出了仅有的一张摄于1936年的全家福照片,指着年仅11岁的卢灿告诉众人,原来卢灿原名卢绩仁,卢灿这个名字仅是他参加东江纵队等革命部队时所用的名字。通过卢仲仁的讲述,革命烈士卢灿的更多故事才被后人所熟知。

翁源县各级党组织先后在黄洞红色村开展党日活动。

翁源县各级党组织先后在黄洞红色村开展党日活动。

卢灿从小随父母在香港生活,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其家中经常分析讨论抗日救亡形势,家中的留声机里经常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和《铁蹄下歌女》等爱国唱片,从小卢灿心里就装满了对祖国的爱,对日寇的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卢灿到内地读书,受中共地下党的影响,成为学校中共地下党外围组织“读书会”的骨干之一。很快,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卢灿调入粤赣先遣队主力连钢铁连任政治指导员,当年,黄洞地区对敌斗争十分艰苦,1948年4月,游击队与国民党一个营发生激烈战斗,卢灿在掩护司令部转移途中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直到多年后,其弟卢仲仁才得知哥哥早已牺牲,骸骨被埋葬在黄洞村。

在黄洞村红色教育展馆内,那张全家福照片和一张泛黄的毛主席在1953年为卢灿家属颁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被展藏于此。“这是卢仲仁老先生2017年捐献给展馆的,是馆内最珍贵的物件,卢老先生希望哥哥安眠在此,让后人记住英烈故事,记住红色历史。”黄洞村红色教育展馆馆长杨永强动情地介绍说。

2018年,黄洞村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全省3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之一,也是翁源县唯一的省定党建示范工程,卢灿等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被展出于黄洞村红色教育展馆内,以此告慰英灵,激励后人。

巍巍青山埋忠骨,朵朵白花奠英灵。在翁源,像卢灿这样勇赴国难而牺牲的烈士还有很多。1950年,翁源在龙仙县城建立革命烈士陵园,纪念为解放龙仙而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一四三师二九团30位革命先烈。历经60多年的风风雨雨,翁源曾多次筹集资金进行维修和改造,近年来,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陵园的门楼、烈士纪念碑、烈士墓、纪念亭、纪念塔、办公楼、石台等,一条大理石铺设的大道贯穿陵园中央,高大雄伟的纪念碑位于陵园中央位置,碑体刻有陈玲、李卡等革命烈士的遗书及为翁源革命事业牺牲的400多名烈士芳名。每逢清明时节和“9·30”烈士公祭日,广大人民群众都会前来瞻仰、祭扫陵园、敬献花圈,挥泪告慰革命先烈的英灵,决心秉持先烈遗志,继承先烈未竟事业。

烈士公祭活动现场。

烈士公祭活动现场。

筚路蓝缕的创业年代

韶华易逝,丰碑不朽。在翁源这片大地上,还记录着中国核工业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今年春节,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发展合作处处长章锦飞异常忙碌。作为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的建设负责人,章锦飞整个春节期间都在翁源下庄忙着馆内布展工作。“教育基地在下庄铀矿田原址上兴建,历时5年多,现在马上就要揭开面纱,与市民见面了。”章锦飞心情非常激动,带领记者提前一睹它的芳容。  

走进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一个按1:10放大的铀矿石赫然陈列在序厅中,展示了翁源丰富的铀矿资源,几行大字“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燃料制造从下庄启航”,带领人们重回那个筚路蓝缕的创业年代。

20世纪50年代,为了支援国防建设,祖国各地的核地质人来到翁源下庄,组成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自此铀矿的探寻之路开始展开。  

下庄铀矿田于20世纪50年代初被发现,是我国第一个突破的花岗岩型铀矿床——希望矿床所在地,也是我国第一个简法炼铀厂的诞生地,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首批对外开放的万吨级花岗岩型铀矿床。  

章锦飞说,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不锈钢、塑料等耐酸碱的基础材料都无法生产,当时基地的工作人员以木桶、瓷缸、石碾等生活中的物品替代相应设备,并根据当时的条件,重新设计了铀原料提取的流程工艺,这套行之有效的提炼方法在中国核工业发展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

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

从突破禁区率先找到我国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床、创办第一个土法炼铀厂到创造坑道月进尺1330米全国纪录的“三个全国第一”,为我国第一颗核弹的研制和试验成功提供了三分之二的核原料;从“希望矿床”的发现到“下庄铀矿田”的形成,进而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铀矿资源生产基地之一,翁源下庄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涌现出王明健、周大东、李增贵、巩志根、李同强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由王明健绘制的“土法炼铀”详细流程图如今被仔细收藏并在展馆展出,向人们诉说当年的艰辛与荣耀,曾经炼铀的历史场景也将会在这里生动重现。  

铀矿田的发展沉沉浮浮,前进之路坎坎坷坷。如今,从残旧的建筑和土法炼铀厂的旧址寻找它昔日的繁华,修旧如旧的苏式楼房并排坐落在教育基地内,大小不一的矿石样本、逼真的原子弹模型以及上千张历史图片昭示着这里作为当时全国“八矿一厂”之一的铀矿生产基地的辉煌历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66年前,翁源响应国家号召,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67.3%的主要燃料。如今,这里重新启航,浇灌出铀矿科普教育的鲜花。

星火燎原的红色传承

明灯点亮,指引前进方向,红色文化在翁源绽放着时代的光芒。  

“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百姓乐园,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这就是我们一代的任务,是光荣不过的事业……”3月5日清晨,翁源岩庄学校初一班学生动情诵读革命英烈李卡在监狱里写的一封信,拉开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每日上课前诵读红色读本已经成为该学校推进红色文化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朗朗读书声从岩庄学校传出,回荡在青山绿水间,传递出学生们心中的红色力量。

翁源县城第三小学举办“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文艺汇演。

翁源县城第三小学举办“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新时代好少年”文艺汇演。

岩庄学校坐落于翁源县坝仔镇岩庄片,与江西交界,距离下庄不远。近几年,在翁源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提议和协助下,学校利用翁源丰富的红色资源,把深植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教育特色学校作为一项特色工程,通过不断完善建立红色课程,传唱红色歌曲,打造红色走廊和开展红色研学等系列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合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红色气息浸润校园,使红色文化成为校园底色,

探索出一条富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校园创建之路,使学校成为培育红色新人的红色摇篮。  “我们要让翁源红色精神的火种生生不息传承下去。”在县老促会会长廖修成看来,这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传承。  

2020年12月29日,县老促会联合龙仙第三小学举办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当善美少年”师生书画展及元旦文艺汇演,让红色精神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牢牢扎根。  

昔日星火燎原地,今朝红色文化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也为翁源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拓展了空间。  

当年的黄洞村,是翁源远近闻名、蜗居深山的贫困山村。如今的黄洞村早已脱贫摘帽,变身美丽红色乡村。借着党史学习的东风,黄洞村正着力打造省级红色文化党建示范村。“我们将党建示范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实现乡村生态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让红色热土展新颜。”杨永强信心满满地说。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即将开放,翁源下庄正发展成为乡村红色旅游及核地科普的沃土,“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甘于奉献、勇于胜利”的下庄精神在铸根立魂的传承中历久弥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薪火相传。  

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翁源一代代人以初心使命的火炬,点亮一个个精神坐标,在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谱写翁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责任编辑: 刘青 ]
下载韶关发布APP
更多精彩

韶关发布客户端   简介:提供韶关头条热点、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报道、便民查询等服务。

韶关新闻网公众号   简介:关注我,了解韶关第一资讯。

韶关日报公众号   简介:宣传韶关、公益服务,韶关日报微报纸。

韶关新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SGX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