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铁龙头

韶关日报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春华 特约记者 赖南坡 2021-02-21 10:20
A+A- 

2020年,本报发表了《英雄的铁龙头》一文,引起社会和读者热烈反响,并希望能读到更多关于铁龙头村、红七军、当时地方党组织的故事。于是,踏进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再次走进铁龙头村,走进烈士张金泮的旧居,向英雄致敬,向用生命保护红军的铁龙头村民致敬,他们用自己的热血,谱写出一曲军民血肉相连的赞歌。

4.铁龙头村救护红七军反”围剿“遇难者纪(692759)-20210221105751

铁龙头村救护红七军反“围剿”遇难者纪念亭碑。

1931年1月,邓小平、张云逸领导的红七军奉命率百色起义队伍向江西中央苏区进发。1931年2月2日,红七军进入当时属乳源县所辖的梅花圩,遭遇国民党军重兵,展开激战,战斗毙伤敌军1000余人,红军也伤亡700多人。连日征战,有400多名伤病战士无法前行,红色铁龙头的故事由此发生。

紧急转移

1931年2月,隆冬的乳源,草木都结了冰,凛冽的风在脸上割,阴冷、肃杀。细看,山路上有几支队伍正在行军,他们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前行。这些正是历经了梅花战役的红七军伤病员。  

粮食短缺,物资匮乏,战士们全凭意志在前进,终于在2月6日抵达乳源大桥镇的铁龙头村。

这是一个小村庄,居住着不过30户百十人。那是个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看见军队来,村民吓得赶紧躲回家中,家家关门闭户,只敢透过门缝观察外面的情况。战士们纪律严明,也没有贸然行动,就在村前就地休息。

一封介绍信

也是在2月6日这天,张金泮收到了一封神秘信件。说起张金泮,他可是大桥镇铁龙头村里能说得上话的几个人之一,是村里自卫队的带头人。他早年与中共地下党员杨高林结识,成为认“同年”的好兄弟。张金泮受杨高林的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保家卫国的地下活动。这封信件正是来自昔日的同道之人杨高林。  

张金泮看了信,得知原来红七军伤员已经抵达村口,正在休整,组织给他的任务就是安顿伤员、护送伤员。  

400多名伤病员的吃、住和医治的任务太艰巨,但容不得张金泮考虑太多。他立即行动,先是挨家挨户把门敲开,发动村民把过冬储备的粮食凑一些出来:“大伯、细叔别怕,他们是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不是‘短命鬼’国民党!”“家里还有吃的吗?能给一点是一点,这些后生走了几天了,又都带着伤,都饿坏了!”  

铁龙头村地处石灰岩地区的山坳里,田地很少,粮食产量不高,加上连年战乱,普通村民家中哪里有什么余粮。即使这样,村民还是打消了顾虑,把红军请到家里来。一时间,家家户户都挤满了人。村民一锅接一锅烧热水,给战士洗脸、泡脚,又端上热茶,总共凑了6谷箩担的红薯,热乎乎地送到了战士们的手上。张金泮做通村民的工作,宰了一头年猪给战士们补充营养,还向本村和外村的大户借了十多担稻谷和十多担红薯,才解了燃眉之急。  

此外,心思缜密的张金泮还组织自卫队开会,严密封锁红七军进村的消息,分三路日夜守住进村的3个路口。  

在张金泮的周密安排和村民的无私奉献下,红七军伤病员在铁龙头村住了三天两夜,获得了很好的休整,士气大振,除了44名重伤员不得不留下继续养伤,其余战士则与张云逸军长率领的大部队会合,继续前往江西。

曲潭养伤

顺利送走了大部队,张金泮稍稍松了一口气,可他深知眼下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解决44名伤病员接下来的温饱是个问题,住在村民家里,时间一长肯定会暴露,又缺医少药,实在不是办法。张金泮组织自卫队开会,大家一合计,想到了曲潭山坳。  

曲潭山坳离村庄3公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人迹罕至,是一处隐蔽养伤的好地方。张金泮叫上几个身强力壮的兄弟,连夜搭好两间茅棚,解决了伤员住的地方。44名伤员中,35名住进了曲潭,还有9人转移到了6公里以外的到角村。  

养伤不到半月,年关将至,背井离乡的战士们思乡情切。张金泮和村民们不仅想到了,而且还准备好了糍粑、豆腐、酒肉给战士们送去。“虽然天寒地冻,远离家乡和大部队,可是心里真的是热乎乎的。铁龙头的老乡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啊,今天就算是团圆了!”红军伤病员们感动地说。

吃和住的问题暂时解决了,眼下最紧要的就是赶紧治疗好战士们的伤病。深山里别的不多,草药倒是有一些,而且住在山里的瑶族老乡在治疗跌打损伤方面有专长。张金泮找来村里的土医生和两位瑶族同胞一起参与伤病员的救治工作。  

一个多月后,在曲潭养伤的10多名红军逐渐康复,顺利穿过大瑶山和必背、桂头、仁化等重镇,与大部队会合。

血染铁龙头

1931年春节,在辛苦一年之后,铁龙头村民过了一个安定、祥和的佳节。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正在悄悄降临。  

3月18日,正月三十这一天一大早,国民党调集武装兵力,从上村洞、寨子头方向突然进犯铁龙头村。1000多人迅速包围了整个村子,占领了村东面制高点上墩里新建的炮楼,架起一门小钢炮。原来,国民党已经知道铁龙头村民救治红七军的事情,这次围剿势必要让村民交出红七军。  

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国民党军队把村子包围得水泄不通,紧接着开始了第一轮丧心病狂的进攻。一时间,小钢炮的轰鸣声、手榴弹的爆炸声、机关枪的扫射声交织在一起,硝烟弥漫着全村,在整个山谷回响。  

枪炮声暂停时,整个村子死一般寂静。被敌人用枪炮围困在村子里的100多名村民深陷在极度寒冷、恐惧和绝望之中。  

国民党早就听闻铁龙头村有一支以张金泮为首的武装力量,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想用火力把他们轰出来。  

“坏事了!”原来,张金泮收到假情报,带着大部分主力队员在6公里外的到角村协助抗击国民党的“围剿”,听说铁龙头村被包围,他又赶紧率部队返回,看到村周围密密麻麻布满了敌人,考虑到双方实力悬殊,张金泮不敢以卵击石。  

天渐渐亮了,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敌人已经失去耐心,开始进村开展地毯式搜索。他们拿着枪,把剩下的来不及逃走的村民都赶到了晒谷坪,逼问红军伤病员的下落。  

“你们想清楚了,窝藏红匪是要掉脑袋的,为了几个非亲非故的人不值得!”领头的敌人说。大家个个面如土色,惊恐万分,然而没有一个人说出红军的藏匿地点。敌人的目光转向木棚里的婴儿,他们将棉被扒开,发现有两个是男婴,竟举起枪托,重重砸下,把两个男婴活活砸死。在场的老人和妇女泣不成声,但又丝毫没有办法。  

“放火烧!看他们骨头有多硬!”正午过后,敌人准备撤退,下令放火烧毁村庄。整个村子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点一点被大火吞噬。  

大火整整烧了三小时,近百间房屋烧毁,牲畜、粮食也全没有了。火光中,村民脸上充满了仇恨、恐惧、绝望的神情,但自始至终,都没有人说出红七军的养伤地点。  

又过了一个月,剩余20名伤病员逐渐康复,在瑶族同胞的帮助下到井冈山找大部队。  

11月6日,国民党再次出重兵“围剿”铁龙头村,张金泮设伏阻击,然而还是寡不敌众。丧心病狂的敌人再次点起火把,点燃村庄。  

铁龙头村两次反“围剿”战斗,伤亡49人,44人遇难。1934年冬,张金泮在自己家门前的巷道被叛徒冷枪击中,身中数弹,当场牺牲,年仅41岁。  

90年过去了,如今的铁龙头村青山巍峨,绿草葱翠,早已恢复往日的宁静,只有低矮的瓦房、弹孔密布的墙壁、火烧过的房梁在默默诉说着历史。当年在“围剿”中出生仅24天的女婴张贱香幸存下来,是经历过“围剿”后唯一健在的村民。铁龙头村的红色故事在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中口口相传。  

铁龙头村这片土地早已成了血与火交织的红色赤土,村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党拥军的悲壮史诗,历史将永远铭记这段峥嵘岁月。

[ 责任编辑: 刘璐 ]
下载韶关发布APP
更多精彩

韶关发布客户端   简介:提供韶关头条热点、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报道、便民查询等服务。

韶关新闻网公众号   简介:关注我,了解韶关第一资讯。

韶关日报公众号   简介:宣传韶关、公益服务,韶关日报微报纸。

韶关新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3 SGX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