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急救教育普及长路漫漫——我市应急救护情况调查

韶关日报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海霞 通讯员 张绮凌 黄诗荣 2020-12-25 11:03
A+A- 

核心提示

近日,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670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将心肺复苏和急救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相关课程。我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机制,提高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加强重要物资保障体系和储备基础设施建设。”我国早在2017年颁布的《民法总则》中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在立法层面给予见义勇为者免责保护,解决了“不敢救”的问题……  

IMG20190903162240(632578)-20201225144506 (1)

↑急救培训走进校园,学生正在进行急救实操学习。

急救事业是政府的一项民生工程,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急救这门“必修课”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则是“路遇危难懂施救”,这就需要大众具备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我市目前急救知识培训普及程度如何?相关部门在推进急救培训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我市急救体验屋使用情况如何?怎样才能不让生命在“束手无策”中逝去?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IMG20190416151321(632588)-20201225145036

↑韶关120急救中心携手金汇空中救援开展急救培训。

IMG20190903154501(632580)-20201225144458

↑韶关市全国科普日“急救知识普及与应急救护实操培训”系列科普活动走进校园。

现状 急救知识普及率低

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尤其是对于急危重症和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来说,能否获救很大程度取决于第一目击者或患者身边是否有人会心肺复苏(CPR)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在专业医护人员赶到之前抓住黄金抢救时间,  

“目前,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人数高达54.5万,而且大多数是发生在家中或是公共场所,一旦出现猝死,如果一分钟内有人马上为他做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存活率能达到90%,如果在4-6分钟内施救的话,存活率能达到50%以上;如果超过10分钟的话,存活率就会很低。”韶关市应急救护指挥中心(韶关市急救医学培训中心)主任邓光辉介绍,按照我国41.84例/10万人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估算,韶关市辖三区(约100万常住人口)每年将有400人以上死于心脏骤停猝死,且大多数为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这就意味着每年将有上百个家庭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院外心搏骤停(CA)的生存率仅1%左右,欧美国家为10%-12%;旁观者心肺复苏(CPR)的实施率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平均为4.5%,在美国为46.1%,瑞典为46%-73%;我国所有经历过CPR培训合格的公民不到全国人口的1%,而在美国为33%,法国为40%,德国为80%。在韶关,市辖三区市民CPR普及率到底是多少,因相关部门无法提供本底调查资料也就不得而知。记者近日从120应急救护指挥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近年来主动作为,在做好院前急救专业队伍培训的同时,结合公共场所AED配备,大力开展公众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市民急救知识普及率。  

韶关市红十字会不久前对我市一个社区117人进行了应急救护培训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人表示对急救知识非常了解。虽然这117人都认为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有必要,但仅有15人愿意接受4小时及以上的培训。  

除了因“工作忙,没时间学”外,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市民认为,“突发事件离我很远,就算发生,可以打120啊!”“万一没救活,病人家属赖上我怎么办?”此外,不少公众对于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及可实施性相关知识缺乏,往往也造成拖延病情,错失救治时机。  

“心梗、脑梗属于急救中又急又重的凶险急症,不少患者对早期出现的一些不适症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非要等到自己实在无法忍受或疾病发展到非常严重的地步才拨打120求救电话,而救护车最快也要10多分钟才能抵达现场,从而错失了黄金救治时间。如果患者有较强的急救意识,或在刚出现不舒服时能及早到医院做检查和溶栓,其结局将是完全不同。因此说,普及全民急救知识既迫切,又任重而道远。”邓光辉说。

举措 急救培训逐步推开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指出,鼓励、支持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和急救中心等医疗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使公众掌握基本必备的心肺复苏等应急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120应急救护指挥中心和市红十字会两家单位,正全力推进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通过推进落实一系列社会急救相关项目,已初步搭建起韶关社会急救体系框架。

急救培训走近大众

“急救知识非常有用,我参加市红十字会组织的急救知识培训并取得了急救员证,遇到突发情况时就知道如何判断并采取措施,不会束手无策,能够为病人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回想起今年11月份参加马拉松比赛后救人的情景,市民朱素贞庆幸自己学过急救知识。据她回忆,她当时是在浙江省横店镇参加马拉松比赛,跑完后在一处较偏僻的地方休息时,看到不远处有一个中年男子突然坐在了地上,背靠绿化带不动了,叫了他几声都没反应,走近发现该男子面色发灰、全身瘫软,已经晕过去了,朱素贞马上叫旁边的另外一名选手帮忙施救后该男子睁开了眼睛,随后她立刻找到现场医务人员过来进行进一步救治。  

市民对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重要性认知的提高,得益于我市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不断推进。记者从市120应急救护指挥中心了解到,除了做好常规指挥调度、院前专业队伍的规范化培训、突发事件协调处置外,该中心还负责对重点行业人群进行大众急救知识普及。该中心有6人取得了美国心肺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BLS导师资格,有15人取得了AHA学员证书资格。近三年在全市范围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基层、进部队”六进活动138场次,培训各类人员达11285人。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之一。韶关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远芳介绍,其每年都进行包括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等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五进”活动,即应急救护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基层,每年“五进”培训就有20多场次。“此外,有些企业产品出口到国外需要有符合规定比例的工作人员取得我们的‘救护员证’,我们也会对他们进行培训,考试通过了才能拿到证。”  

据了解,市红十字会有13名取得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证书”资质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志愿者,今年还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社区培训工作。韶关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也经常在社区、敬老院、学校、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普及。今年以来共培训100多场次。  

那么,市民要如何参加急救培训呢?市120应急救护指挥中心或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只有在人员数量和时间都有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上门开展急救培训。“市民可以电话联系我们,急救是一项技能,时间上必须要有保证,建议最好有半天的理论加实操,这样的效果才会好些。如果人太少没法开展培训的话,我们会记下市民的电话,等到有培训时通知他们去参加。市民也可以晚上自发到西河全民健身广场急救体验屋去学习或体验。”

基础设施配套不断完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院前急救工作,投入1000万元将社区急救体系纳入2018年城市提升完成项目。随着市区120急救网络基础设施配套逐渐完善,其所产生的效能正在显现。

兴建“急救体验屋”。2018年起,市应急救护指挥中心投入100万元,先后在武江区西河全民健身广场和浈江区百年东街两处人流密集公共场所各设置了一间“急救体验屋”,免费开放向市民宣传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西河全民健身广场急救体验屋也是我省第一家急救体验屋,较好地解决了市民普遍关心和急盼解决的“学急救上哪学?学什么?怎么学?”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急救体验屋配备了最先进的视频教学系统和VR虚拟体验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趣味性,深受广大市民和急救志愿者喜爱。自2018年9月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前来学习体验的各类市民达12868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多份。目前受疫情影响,这两间急救体验屋暂未开放。  

引进急救优先调度系统。2019年9月,市120应急救护指挥中心引进上线了急救优先调度(MPDS)系统,成为省内第3个使用该系统的城市。自系统上线以来,通过电话指导,已成功抢救了11名心脏骤停患者,指导4名孕妇在家顺利分娩,为上千名有生命危险的各类急危重症伤病员提供了现场救护指导。由于MPDS系统设置了指导模块,具有电话指导功能,它可以让调度员通过问话,准确地识别患者病情,并用“清晰、易于遵从”的指令指导现场人员开展自救与互救,真正将院前急救工作“关口”前移到“电话接通,急救开始”,从而弥补了120救护车抵达现场前患者等待救治的急救“空窗期”,为不少伤病员及其家庭带来了福音。  

明年将新增100台AED。我市在2018年时,率先在省内乃至全国地级市(不含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市),由政府主导在市区公共场所配置了32台AED。在AED智能化管理上,我市委托第三方成功开发出AED智能管理软件,每台AED加装了智能管理箱,后台可实时监控每台AED的实时状态。应急时,使用者可采取“双击”或“微信扫码”,或“使用身份证”等方式轻松获取AED,受到社会和同行的普遍赞誉。“2021年我们将抓住公共场所配备AED这个契机,AED安装到哪里,我们培训就跟到哪里。2021年我市计划在市区人员密集场所和学校等单位新增100台AED,意味着我们中心明年将要面向各行业开展上百场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市民懂得和掌握心肺复苏和AED操作技能。”邓光辉介绍道。  

推进急救志愿者调派。目前,该中心正在有计划和分步推进急救志愿者调派工作,已委托第三方专业公司成功开发了志愿者调派系统,正在实施志愿者调派与120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无缝对接。该项目有望明年试运行,届时,120调度员可在做好车辆调派的同时,及时将有关急救信息推送给距离事发现场方圆2公里范围内的50名在线值班志愿者,让最先响应接单的前面几名志愿者立即赶往事发现场,在120医护人员抵达现场前先为伤病员进行现场救护,着力打通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这一创新做法和举措,将开创国内“社会急救”先河,是社会急救的创新与尝试。

难点 全民急救教育普及任重而道远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公众急救意识较低,各级政府以及一些单位对急救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法律保障不充分,没有规定什么样的部门、单位及个人必须接受培训等原因,导致我国急救普及率较低。  

邓光辉认为,全民急救教育普及任重而道远且永远在路上。我市目前在公众急救培训方面,跟过去比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跟国内发达城市比还有一定差距。要想真正做好全民急救培训普及,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部门的紧密协作,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并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撑保障才能做好。只有让更多的民众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才能在关键时刻有人出手相救,正所谓“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  

除此之外,我市院前急救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院前急救专业人员不足和流动性大、纳入120管理系统的救护车辆不够,城市周边医院尚不具备急救出车条件导致市区急救半径过大。目前市区纳入120网络医院仅有10家,120救护车只有16辆,有时个别片区还会出现无车可派现象。“只有社会急救和院前专业急救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缩短患者急救‘空窗期’,抢抓到更多的黄金救治时间,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和家庭。没有社会急救,即便院前急救做得再好,对于一些急危重症患者来说,其黄金救治时间也是很难抓得住的。”邓光辉如是说。

[ 责任编辑: 刘璐 ]
下载韶关发布APP
更多精彩

韶关发布客户端   简介:提供韶关头条热点、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报道、便民查询等服务。

韶关新闻网公众号   简介:关注我,了解韶关第一资讯。

韶关日报公众号   简介:宣传韶关、公益服务,韶关日报微报纸。

韶关新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SGX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