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素质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我市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扫描

韶关日报 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纯 通讯员 黄履媛 2020-09-10 11:01
A+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韶关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今年6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保障。

那么,当前我市师资力量怎样?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怎样打破传统,将“学校人”转为“系统人”?如何让“校长职级制改革”落到实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采访,了解到了情况。

揽聘英才

实施“丹霞英才”招聘计划

强化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近年来,我市在加大引才力度、提升教师学历、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等方面不断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我市教育系统积极实施‘丹霞英才’招聘计划,大力开展‘丹霞英才’工招聘工作,共招聘硕士研究生139人,本科生531人,提升了教师队伍质量。”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廖安辉向记者介绍。

除了“丹霞英才”招聘,我市还加大引才力度,落实“三支一扶”“三区支教”“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和“美丽中国”等志愿服务山区计划,选派大学生到乡村学校支教。

在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教师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更高了。在我市,学生人数50人以下的教学点有225个,部分小学教师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民转公教师,学历层次低。尤其是在乡村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仅为45.12%。为提升我市教师队伍素质,近年来我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让数千教师受益。

乳源第一小学的教师许志坚,便受到政策惠及,在2016年-2018年,他完成了本科学历的提升。“当时,市、县、校三级部门单位各补贴了2000元,让我非常感动,也坚定要努力完成学历的提升。”许志坚回忆,提升学历后的他,在业务能力上、教学理念都有变化,用他的话来说,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后,更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对新知识点也能理解得更透彻了。

据统计,自从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后,我市发放教师学历提升补助金970多万元,4500多人次学历得以提升。目前我市幼儿园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相应占比分别为76.75%、62.22%、85.22%、6.76%。根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学历目标要求,到2022年,我市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0%,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到80%和95%,高中阶段学校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20%。

南雄曾丽娟老师跨校竞聘到黎灿学校任教。 杨纯 摄

南雄曾丽娟老师跨校竞聘到黎灿学校任教。 杨纯 摄

培训提升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记者了解到,在我市部分学校中,尽管许多人的学历现在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但大多第一学历是高中甚至初中毕业,他们缺乏系统的师范专业学习和培训。

为强化这类教师的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我市加快推进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

2019年9月,乳源教师发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主任齐巧花介绍,中心是立足服务于乳源教育、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该县教师搭建一个研训一体的专业化平台。去年该县教师通过乳源教师发展中心参加各级各类培训953人次,并计划每年培养县级骨干教师50名,到2025年该县将重点培养150名县级骨干教师,50名县级以上名教师名校长,省市县级骨干教师达400人以上,形成县、市、省级骨干教师和名师人才梯队。

目前,市级、浈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也已投入使用,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教师发展中心已挂牌,南雄市、乐昌市、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新丰县、翁源县教师发展中心正在建设当中。计划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市级和各县(市、区)共11间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任务。届时,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和教育研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8%以上。

同时,我市还大力实施“强师工程”、加强“三名”队伍培养。目前,我市共培养省、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174人,特级教师59名,省、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38人,省级骨干教师112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4人,建成省、市级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工作室29个。

激励机制

积极完善激励机制

提高教师绩效待遇

班主任是中小学校里重要的岗位,但在2018年清理和规范津补贴后,财政不再专项下拨班主任津贴经费。由于责任多、压力大、绩效低,班主任往往成了没人愿意干的工作。

为切实加强我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队伍建设,激发班主任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激励教师主动、长期担任班主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健康成长,2019年6月,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岗位津贴情况开展了调研,并专门会同市人社、市财政等部门召开专题研究会议,对班主任工作绩效发放范围、标准、考核办法进行讨论,各部门达成初步意见,最终,市教育局联合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印发《韶关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在核增绩效中专门设置班主任岗位绩效经费,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实行差别化发放。凡考核合格以上的发放班主任岗位绩效,每月发放参考标准为500-700元/人,切实提高我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待遇。

除提高班主任岗位绩效,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也在逐年递增。自2009年以来,我市市直学校和各县(市、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均实现“两相当”,规范了教师津贴补贴,并形成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廖安辉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乐昌市中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2009年为2018元,2019年为8495元,10年增长6477元,同期公务员月平均工资从1924元增长到8089元,增长了6165元。

乳源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杨纯 摄

乳源瑶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杨纯 摄

改革创新

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

“学校人”变成“系统人”

目前,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35843人,其中在城区任教13078人、镇区18620人、乡村4145人。为让教师队伍结构能更合理、科学,我市积极探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挂帅,编制、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通力合作,打通师资顺畅流动的“任督二脉”。

南雄市作为广东省和韶关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在改革中更是主动求变,积极作为,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以“县管校聘”为突破口,实现教师队伍的集体“蝶变”。

原本在南雄市湖口镇中心幼儿园做了8年音乐教师的曾丽娟,便搭乘“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东风”,跨校竞聘到城区的黎灿学校任教,现在更是音乐组的组长。

不管是想从乡镇调到城区教学,或从幼儿园调到小学任教,在几年前曾丽娟是不敢想的。但自从我市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后,这“不敢想”成为了现实。“我是本科学历,也具备小学教师资格证等,这些都是必备的条件,所以我才敢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中,申报任聘黎灿学校教师,学校能选择我,很开心。”曾丽娟说。

南雄市教育局局长田文斌介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从源头上破解了体制障碍,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资源均衡配置,改变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激发教师工作的活力;从根本上推动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从超编、超岗学校向空编、空岗学校流动,有效缓解了学段之间、学校之间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乡镇学校按课程设置计划及编制标准配齐配足专职音体美教师,编制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岗位聘用得到落实,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教育“输血”“造血”,实现优质师资共享。

一批城区教师通过双向选择,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通过“输血”方式辐射到乡村学校,激发了城乡教育发展同频共振,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学生得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成为最大的受惠者;通过在评职晋级、评优评先、选拔任用上大力向农村倾斜,实行竞聘考核,双岗双责管理,切实保障乡村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我市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教师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教师获得感持续增强。

“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全面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如今的南雄教师队伍中,人人争岗位、争做班主任、争多上课等现象蔚然成风,整个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转变。”说起教师队伍的变化,田文斌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南雄“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也是全市“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一个缩影。两年多来,我市积极探索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出台了多份指导性文件,探索建立了七大机制,有效解决了教师资源不均衡、结构性缺编、职业倦怠等突出问题,取得了预期成效:促进了中小学教师均衡配置,缩小了城乡、校际间教师队伍水平差距,截至目前,参加跨校竞聘教师2266人,两年交流轮岗教师3146人;教师编制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两年全市参加岗位竞聘教师27490人,首聘获聘教师25558人,次轮竞聘及调配教师1814人,新招聘教师2131人;激发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制定教师的工作量标准和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要求和竞聘条件,通过岗位竞聘,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我市中小学紧缺学科体育、音乐、美术教师由2015年的缺配26.26%、30.45%、35.12%下降到2018年的20.17%、26.91%、32.56%,缺配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九龄小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文明主题班会课。韶关日报记者 冯兆宇 摄

九龄小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文明主题班会课。韶关日报记者 冯兆宇 摄

“校长职级制”改革:  

将学校管理当成自己的事业

校长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和领导者,校长关系着全校,有一个好校长才能有一个好学校。2018年我市列为广东省推进中小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三个试点市之一,2019年5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试点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由浈江区、乳源瑶族自治县先行试点。

乳源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余周介绍,作为改革试点县,乳源全力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建立和完善以职级制为核心的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学校管理“去行政化”。将校长职级分为四级十档:特级校长、一级校长(一、  二、三档)、二级校长(一、二、三档)、三级校长(一、二、  三档),且每两年评定一次。

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出台多个指导性文件,完善建立中小学校长选聘制度、职级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培养培训制度等;加大了资金投入,每年投入120万元,作为校长职级制绩效补助资金,确保职级制改革实施到位不打折扣。

余周向记者介绍,自从校长职级制改革后,校长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更高,变得更有理想、有信念,对他们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的提升,更有想法。他们会思考如何发展好学校,管理好学校。同时,校长职级制对学校中层干部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导处、后勤处、德育处等副主任、主任也跃跃欲试,想做副校长。

余周说:“当校长,现在是要‘三能’了。第一,职务能进能出;第二,职级能上能下;第三,待遇能高能低。这些都是与校长的个人专业素养,校长的管理水平高低、能力强弱、业绩高低等紧扣在一起。”

今年8月,教育部门对标《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职级绩效考核方案》,从基本条件、办学满意度评价、工作述职和答辩等方面完成首次校长职级评定和待遇发放,通过职级评定,充分调动了校长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均努力把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经过一年改革,乳源的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各个学校的校容校貌、老师的精神面貌、校长的管理治校的能力等,变得越来越好。“应该说,很多校长从以前被动到现在主动地去当好一个校长,他们对学校、对管理、对教育是有思考的,对质量是有追求的。”余周说道。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浈江区已完成改革前期准备工作,率先探索了职级设置、校长选聘、交流任职等办法。2020年底前我市将完成浈江区、乳源瑶族自治县两个试点的校长职级制改革经验总结工作,为全市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奠定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韶关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合法权益和社会地位得到有效保障和提升,有力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下一步,我市教育部门将继续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奋力抓好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不断开创我市教育工作新局面。  

[ 责任编辑: 邹方筱 ]
下载韶关发布APP
更多精彩

韶关发布客户端   简介:提供韶关头条热点、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报道、便民查询等服务。

韶关新闻网公众号   简介:关注我,了解韶关第一资讯。

韶关日报公众号   简介:宣传韶关、公益服务,韶关日报微报纸。

韶关新闻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3 SGX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