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韶关新闻网 历史数据

南天沃土可览玉——《粤北当代文学巡礼》回眸韶关文学创作现象

2019-01-27 10:23 韶关日报 羊轻松

收到韶关市评论家协会主席温阜敏主编的《粤北当代文学巡礼》时日已久,却一直没有动笔。究其因,实乃“深挖洞,广积粮”不足矣。而今再读,诸多看点,渐露端倪。  

“粤北视线”板块,归总是对韶关各种类文学创作现象的回眸与扫描。罡风《喜看韶关文学创作风景线》一文,从上世纪80年代国企韶关钢铁厂作家林经嘉掌旗的“改革文学”先声夺人,到饶远挂帅的儿童文学名扬南北。郭福平独当一面的戏剧,中长篇小说阵营中迅速崛起的王心钢、荣笑雨,李迅领军的长篇报告文学以及桂汉标为首的五月诗社等社团,粤北文学可谓是春风吹绿南天,展现出韶关文坛蓬勃的态势和五彩斑斓景象。  

《传播视野里的粤北文化积淀与开发》是《韶关日报》30年节点时,温阜敏借《粤北风华丛书》的出版之际,纵横韶关本土新闻文本,以品读与再开发为视点,推崇具核心价值的新闻作品“走秀”,促成“追新闻”效应。  

这是弘扬粤北文化标识符号,提升新闻思想深度、品格高度与社会价值的“曲径”。亦是对韶关新闻与文化融入时代脉搏,并与之同步的期待与展望。  

粤北历史文化底蕴厚朴,为创作提供了自由广袤的空间。近年来,作家竭尽所能,以人物传纪、红色题材为抓手,注重发掘历史题材,以历史视野促文学品格,拓新视觉。  

以笔作枪参与《五岭鏖战》,笑傲《北江怒潮》,临《潜流》而不惧,一再创作出文学的《天鹰之歌》,开拓出历史题材、红色题材作品的深度。  

其中王心钢、荣笑雨、李迅“三个火枪手”合著的《潜流——南方地下党血火记录》获广东省“鲁迅文学奖”,被誉为“全景式的史诗作品,揭秘性非虚构文学”,引人注目。  

现实题材,一直是文学创作主脉,“南岭情节”板块聚焦于此。刘照丁的《聚集中国梦背景中倔强的残疾人群像》,对王心钢的长篇小说《水滴》运用中国写意画的“散点”结构,通过健全人与残疾人思想的“自闭”与开放。用超现实手法塑造鲜活的人物,跳出残疾人生活的圈子,对当下社会热点思索后的尝试表示赞赏。  

《水滴》摈弃了作品注重个体感受,描写残疾人的作品皆以“自强”为本,走出命运洼地的套路,进行了独特个性书写。  

这是残疾人对关注自身境况的现实社会的反馈,亦是对残疾人多维发展、多味人生的认识发现。闻刘照丁君论,再读《水滴》当以为然,一滴水折射出的七彩,较以往多了几许哲学品味。  

萧强虎《不见人烟空见花》是对老作家李锋长篇小说《残血》的“悲读”。一段不堪回首的“文化大革命”记忆,作家“杜撰”出来的故事。意欲让人们对这段无序、反自然历史认知或反思,从思想感情和文化心态方面的深处,深层次的进行审视批判。这亦是文学的一种探索,它的思想启蒙性不言而喻。畸形的世界,残缺的人物,残缺的情感、残缺的道德。李锋、萧强虎经历了那个非常时段,其创作与评解,让我们回眸历史曾经有过的荒诞和余韵。  

岭南山水由来久,粤北雄关出诗人。“北江诗情”板块是对粤北诗群的粗览。文雨广的《丹霞山吟草赏析》,远眺近观,从多角度对谭志军创作的格律诗词进行分析。可谓“丹霞粉”的谭志军创作诗词近百首,表情达意,放怀高歌。格律形式,词牌各异,以求梅兰菊竹多姿。  

杨青云《唐德亮诗歌印象片谈》,从诗的寓意、灵魂、语言与非现实灵象的感悟,诗化的思想、平淡题材与生命光点的对应,让读者对其“语言超验性与玄思的智性写作和神秘的寓言性”有所认识。在他笔下“无所顾忌为诗歌寻找一种寓言性的文化符号”的唐德亮,凭借经验和思想进行的艺术超越,令人击掌。

文字的心,如若能像海水般咸涩而湿润,这一定是充满诗性的文字。  

与饶远先生相识虽晚,他的《时光磨砺的诗情》里,充溢着对墨江年青诗人的期许与点赞。杜土的《诗这就是爱》、冯春华的《美丽诗帆正在远航》,亦是如此。  

《韶州叙事》,汇聚多种文体评论,内容不乏旅游、宗教、电影、史料等方面。梅夏雨《从导游话本到旅游资源文化开发》属言归正传版。对卢东华、申敏新的《畅游韶关》提出了规范导游台词,景点对应,典故恰当,提升景观审美想象,穿插背景秘事,能圆其说之见。这既迎合消费主流的兴致倾向,更将人文胜景尽纳怀中,到此一游,不亦乐乎。  

杨青松《有鹤在林歌清远》则是感悟评书腔。“写物不在物本身,而在深藏其中的物外之悟”。物语悟,皆是对黄山长散文集《心有梧桐》的立言存声。胸怀探究之心,不存城府芥蒂。谓之文风正,战旗扬,弄潮者敢立潮头上,当可以兴观群怨。钟学松的《在文艺批评上体现“韶关印记”》、王心钢的《红色记忆的价值》,读起来亦觉“有料”。  

我市作家正力图突破自我的藩篱,追求更高审美意识,发掘作品的艺术与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侯海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