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韶关新闻网 历史数据

沧桑古巷三门楼

2018-11-25 10:39 韶关日报 曾诚

闻名遐迩的珠玑古巷,地处南雄市区北部偏东约9千米的梅关古驿道上。梅关古驿道自张九龄奉诏开通以后,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在珠玑巷经过或驻足休憩,有的干脆在此落户安家。随着缙绅流寓的日益增多,珠玑巷便逐步发展成为百姓杂居的繁荣古镇,唐、宋时期也就成了珠玑巷的鼎盛期。至明、清两代,南来北往的商旅、挑夫日有数千人经过古巷,已是一个“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距履,冬无寒士”的繁华商业重镇,巷内五户一楼,十户一阁,两旁的茶楼酒肆、店家客栈鳞次栉比。

  

珠玑古巷南门楼。

珠玑古巷南门楼。

现在,徜徉珠玑古巷,由南向北,会依次看到古巷迄今保存完整的三大门楼:南门楼、中门楼和北门楼。千百年来,它们屹立于巷道,见证了珠玑古巷的沧桑岁月和历史风云。

开发前的珠玑古巷南门楼。

开发前的珠玑古巷南门楼。

南门楼:登楼眺望烽烟远

在珠玑古巷南端入口处,有古巷的第一座门楼,称为“南门楼”,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此楼砖石结构,为三间三楼式,歇山顶,盖绿色琉璃瓦,通高9.5米,面宽7.7米,门宽3.25米,进深3.26米;中有拱门,高4.85米,宽3.2米;拱门正上方雕有“珠玑古巷”碑刻一块,右上方镶有民国十六年题为“祖宗故居”的碑刻一块。1983年,南雄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现此楼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此楼上南望,犹见当年烽火狼烟。清咸丰八年(1858年)十二月,太平军石达开部到达南雄,在沙水(今珠玑镇)一带与清兵交战,太平军就在南门楼上设立了瞭望所。后太平军撤走,清兵逼乡勇焚毁门楼顶部。清末,巷民对此楼进行了维修。民国十六年(1927年),县人重新修葺南门楼。现在看到门楼上方的“珠玑古巷”“祖宗故居”,就是这时嵌镶上去的。

中门楼:吾家故乡珠玑巷

中门楼,位于古巷中间,又称“珠玑楼”,原为翔凤坊楼,早毁。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九月,由县人彭统端、张嘉茂、何士槐等人捐款重建。此楼东西向横卧,全长6.55米,其中巷门宽2.8米,拱门高3.3米,门进深2.9米,通高7.6米。楼为砖石结构,上盖草绿色琉璃瓦,白墙,二墙衬朱红柱,整座门楼古朴清雅,有古建筑艺术神韵。  

民国十八年(1929年)二月,县人重修了此楼。是时,驻扎本县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南海籍副师长蒙志捐款雕刻门楼碑额一块,此石碑上刻“珠玑古巷,吾家故乡”八个大字,并有“中华民国十八年二月中瀚”“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副师长蒙志题”等字样。楼的正中镶有“珠玑楼”石碑一块。  

门楼上左边置放复制古代珠玑巷36人捐制的端阳节划龙船模型,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右侧置放太子菩萨一尊。据传太子菩萨为驱瘟之神,端午节时,巷民有迎太子菩萨的风俗。1984年,南雄县人民政府重修此楼。  

参与捐款重建珠玑楼的县人彭统端曾撰写《建珠玑楼碑记》,兹录于下:  

沙水镇翔凤坊之楼,先辈每欲建之第,徒竖石脚而弗克,厥成者非无因而止。迨后见其石基犹存,相顾而言曰:

前人既遗起楼之基,吾侪何不共体先志乎。斯时,一唱众和,以数十年未成之宇,忽而振振于崇朝,其适情玩志,虽不如古之岳阳、黄鹤等楼,而题曰珠玑,则其名亦可相传于两粤、两京,为后世之遗迹云耳。  

彭统端题并书,清乾隆十二年菊月。

北门楼:古朴雅致寄诗情

在珠玑古巷北面端口,有珠玑街门楼,又称“北门楼”。此楼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为麻石砌基,火砖砌墙,朱红柱,绿瓦。现楼为歇山顶,通高8.6米,拱门宽3.23米,门高4.1米,门进深3.05米。整座门楼古朴雅致,有明末清初建筑特色,与沙水河上的凤凰桥遥遥相望。  

在清代,经过珠玑巷的商旅大多会登上北门楼,近看沙水河畔的凤凰桥景色,远眺南雄古六景之一的“官道虬松”。过去,在梅关至南雄城的官道两旁植有无数古松、古榕,盘根错节,奇形怪状,绿树成荫的长长官道,像一条苍龙,跃跃欲飞,生气勃勃,蔚为壮观。这些古松、古榕不但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而且荫蔽面积大,既可避风挡雨,又可歇脚小憩。尤其是在炎炎夏日,绿荫盖地,穿行其间,行走数里而不为烈日蒸晒,成为往来南北的商旅小憩的理想之所。历代文人骚客途经此路,触景生情,赋诗多多。如明成化初年,时任广州儒学提举陈进作《官道虬松》一诗:轩腾浑似角雌雄,势卷嵒峦几万重。焦尾曾经雷电掣,修鳞多历雪霜封。枝头挂月珠光射,叶底流云翠沫浓。我有丹心怀补报,功名何日梦相逢。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任直隶南雄州知州的戴锡纶作《官道》一诗:种松夹道尽龙鳞,凿险为夷走贡珍。梓里也开百半利,如公何止冠词人。  

“官道虬松”历经几百年沧桑,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开通韶余公路(韶关至江西大余县),梅关古道沿途被截,古松不复存在,仅存少量的古榕,“官道虬松”美景也随之消失。  

1983年,南雄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北门楼。拱门南北两面镶嵌红砂石匾刻“珠玑街”三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广东分会会长、著名书法家秦咢生在重修门楼时所题。今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侯海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