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韶关新闻网 历史数据

从韶关走到江门——2018第五届广东(江门)杜阮凉瓜美食文化旅游节采风报道之文史篇

2018-06-12 10:04 韶关日报 黄俊

编者按

2013年,杜阮凉瓜获农业部颁发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称号,江门蓬江以此为基点,大力开发拓展自身美食文化旅游资源。日前,本报记者参加2018第五届广东(江门)杜阮凉瓜美食文化旅游节采风活动,通过对比韶关与江门蓬江打造文化、旅游、美食产业的经验,呈现两地旅游发展共生之处,为暑假出游的市民提供旅游参考。

珠玑古巷。

浩瀚的南海之滨,奔流的西江和潭江环拥着一片富饶而传奇的土地——江门。作为著名的“中国侨都”,绵延的岁月里,这块土地上曾有无数先辈漂洋过海、创业他乡、报效故土,缔造了世界移民史上的诸多奇观。

蓬江作为江门市的核心城区,北连广佛,是江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素有江门“城市客厅”之称。该区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明代大儒陈白沙、教育家陈垣、“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等诸多文化巨匠。

古村建筑内景。

江门蓬江:“后珠玑巷”有南迁史

6月1日,采风团一行来到良溪古村,可能是非周末,村子里行走的人并不多,整个村落显得古朴而安静。古村倚山而筑,面水而居,池塘晴波潋滟,古榕硕大繁茂,水、建筑与古民居环境的组合,都是按照旧时风水理论指导的村落建设布局。

据介绍,村里至今仍完整保存着许多清代到建国初期的建筑:有牌坊1座,祠堂2间,庙堂4间,名人故居6间,商铺4间,韫石堂、雕镂2座,护村墙、护村河,明清古民居若干座等。

记者在村里看到,这里的建筑既传承了中原山西、河南、安徽风格,也结合了岭南潮湿防涝功能特点,灵秀而端庄。村中民居多以青砖为主,门额雕刻精细考究,山墙边描草龙,搭灰塑,精彩的屋梁下水墨绘画。

作为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良溪可谓开基久远。史书记载,南宋绍兴元年,罗贵带领36姓97户人家,由南雄珠玑巷南迁至良溪村安家落户,36姓子孙又在珠三角以及其它地区甚至海外繁衍。罗贵率众南迁这一壮举,是继南雄珠玑巷之后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南迁活动,良溪因此被专家誉为“后珠玑巷”。

2008年9月,该村被省文联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称号。2010年1月,良溪村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韶关南雄:珠玑巷内有故事

说到罗贵,就不得不说位于韶关南雄的珠玑巷。在南雄珠玑巷“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的“珠玑古巷”场上,记者曾看过罗贵等人的肃穆石雕。据珠玑巷内的导游介绍,罗贵的六世祖罗彦环在北宋初年已到珠玑巷定居,而说起罗贵为何南迁?很多到过南雄珠玑巷的游客自然而然会想起“胡妃事件”。

但在江门留存的多个南迁姓氏族谱上甚少记载“胡妃事件”,记者从这些族谱的记录里可以得知,罗贵率众南迁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集体迁徙行动。在我省粤语流行地区,有一句有名的俚语叫“唔使问阿贵”,意思是说,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决定的无须征询他人意见。

据有关书籍记载,罗贵率众大举南迁,因为迁徙跋涉千里,时间长,所以一路备受艰险。由于罗贵是首领,什么事情都由他做主,人们也都听从他的指挥,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也非征得罗贵的同意不可。事情过多,有时候罗贵不胜其烦,于是当众宣布,以后一些小事情,大家可以自行决定,“唔使问阿贵”。

在珠玑巷内,有一名沙水的湖,湖上有一桥连接古巷,是珠玑古道的延续。桥头右边是重生后的千年古榕树,相传,此古榕树与珠玑巷同龄,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此次在良溪古村采风,记者在村口也看到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榕树,据说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南雄和蓬江这两棵古榕树,就像是千百广府姓氏的迁徙的见证。

一条是悠长寂寥的古巷,一座是斑驳沧桑的古村。在黄昏的柔光里,两位老人放下门板,点亮门口的灯笼,背影何其相似。南雄珠玑、蓬江良溪,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站成了一个回望的姿势。

责任编辑:可乐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